2004年12月25日,星期六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干“杂活”的她干出了名堂
本报记者 史诗 王志浩

  “要采访我?”陈榕“同情”地对记者笑笑:“你们挑了一个最难的。政法系统的先进个人都有一些故事,一个故事就够你们记者写一大篇,我呢?什么故事也没有。”陈榕说她的工作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内容,工作7年来做的都是“杂活”——报表、材料、台账。
  陈榕是省女子监狱一监区的内勤民警。在昨天召开的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,这位刚结婚不久的女警作为先进个人代表,在会上受到了表彰。
  陈榕1997年中专毕业后一直从事监狱内勤工作。学金融出身的她一开始对监狱管理工作可是一窍不通,一位从事多年监狱内勤工作的老大姐送了她三个字“勤、细、静”。
  就这三个字,陈榕悟出了道道。做内勤要经常分析、汇总“犯情”——即服刑人员的改造动态,然后逐级上报,一个优秀的内勤还要能够全面掌握服刑人员的实际表现,为监区领导呈报犯人加减刑做好参谋。长期和报表、材料打交道,时间长了,陈榕看到一个服刑人员的名字,这个人的日常表现等基本情况就能条件反射似地浮现在她的脑海中。
  内勤的活杂,陈榕就想出了不少避免遗漏、提高效率的小招数:制作表格,把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和第二天将处理的事情一一记录在案,把一些经常要用到,但又没有录入电脑的老档案制作成数据库……
  陈榕的母亲常年生病需要照顾,单位的工作又使得她几乎天天都要加班。为了弥补没有学过监狱管理知识的“先天不足”,陈榕还通过自学,获得了狱政管理大专和法律本科的文凭,陈榕每天就像是一个上足了发条的机械人在忙碌着。
  “我从来没有想过会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,我只是觉得自己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细水长流。”